上一篇討論了沖段少年的坎坷之路,那麼,定上了段就真的萬事大吉了嗎?
首先來看幾個思考題:
1、定上職業初段就是職業棋手了嗎?
2、職業棋手到底該如何定義呢?
3、職業棋手沒棋下怎麼辦?怎麼提高水平?
4、職業棋手被欠薪可能就不能安心下棋了,怎麼辦?
5、有了職業段位為什麼又退段呢?
這是近期圍棋圈熱論的幾個議題。職業棋手,顧名思義,就是以下棋為謀生的手段。可在現行不完善的市場化經濟體制下,通過每年定段賽定為職業棋手的人雖然稱之為職業棋手,但國家並不負擔絕大部分職業棋手的生活費,職業棋手要靠自己的實力謀生存,只有少數高水平或有特殊貢獻的職業棋手才有可能進入計劃經濟體制內獲得「編製」,端起「金飯碗」。目前,職業棋手或由國家隊發工資,或由企業辦的俱樂部發生活費,或是靠自己辦校、教棋、下指導棋、比賽獎金等為生。
那麼問題來了,有幾個放棄學業寒窗苦讀10年終於圓了職業夢的棋手願意在成為「職業棋手」之後選擇去退段?去上學?去教棋?甚至去從事與圍棋毫不相干的工作?
並不是所有的職業棋手都是「職業棋手」。想參加職業比賽,首先要找隊註冊,一些年紀較大的定段者,如果沒有隊要你,甚至連參加職業比賽的資格都沒有。當然,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加上現在可以直接掛靠中國圍棋協會,理論上只要願意參加職業比賽的「職業棋手」都能想到辦法,可話又說回來,能參加職業比賽就是職業棋手了嗎?
中國圍棋600多位職業棋手中,只有極少數頂尖高手可憑比賽獎金、對局費過上富裕生活。其餘的一部分依靠教棋生活不成問題,這些人要麼是打上職業多年卻沒有什麼成績,只得轉型教棋為生,要麼是小時候多次沖段未果,為了完成兒時的夢想的「沖段老年」,要麼是因為在地方教棋,需要一個職業棋手名頭來提高知名度和學費的業餘高手。還有一部分職業棋手還得依靠父母的支持,因為定段時候的年紀不大,又懷揣夢想繼續奮鬥,除了下棋以外沒有其他的能力和收入維持生活,哪怕已經是職業棋手,依然不能幫助家裡解決經濟問題。
拋開個別頂尖高手和轉型行政的棋手不談,一些自認沒有什麼前景的棋手早早投入了培訓行列,似乎教棋成了圍棋圈唯一賺錢的途徑,不是每個人都是柯潔,大多數人都沒有神話,一個行業的前百名的人才都無法保證溫飽,的確發人深思。一部分嚮往富裕生活的職業二、三線棋手不安心於現狀,另一部分酷愛圍棋、但缺少比賽機會的低段職業棋手也不滿足,都開始思變,還有的職業棋手選擇讀大學深造,為今後就業積蓄能量。總之,看清形勢、瞭解市場,順應潮流就能減少困惑。
絕大多數棋手因為學棋的經歷非常單純並不善交談,越來越多的人耽誤了學業最後仍一事無成,空有個職業棋手的名頭,甚至還沒有業餘天王知名度高,退段反而變成名利雙收的事。從關注度來講,現在的職業棋手幾百號人,作為一個從業二十年的圈內人士,至少一半的名字都不認識,為數不多比賽的關注度還極低,甚至不如業餘比賽點擊量高,逃出職業棋手「圍城」,回歸業餘大軍是選擇道路之一,既有大量比賽可下,又可奪取獎金,何樂不為呢?
想當年,沖段少年打不上職業痛哭流涕,可如今卻喜笑顏開退回業餘,這是搞笑?還是諷刺?還是幽默?如此發展下去,退段組真是指日可待。
寒窗十載躍龍門,深陷迷霧幾多重。只為紋枰能論道,揮刀自斷少年夢。
近些年因為工作原因,幾乎跑遍了國內所有的業餘比賽的賽場,懷安杯、秦皇島女子賽、海南旅遊島杯、黃河杯、龍港杯、圍棋之鄉聯賽等等,親身經歷並且親眼見證了天王們十年的統治和越來越多的職業棋手選擇退段加入這一行列,也不止一次的採訪過他們,幾乎所有退段棋手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為了多下棋。
熱愛圍棋反而要靠退段才能多下比賽,這是哪來的道理?職業棋手不過就是一個空有其名的頭銜和那一紙文書,親手毀掉自己年少時候的夢,不是誰都有勇氣。生存不易,越來越多的業餘比賽,和無棋可下的職業棋手,最終將變得職業不職業,業餘不業餘。
因為贊助業餘比賽費用相對較低,審批流程簡單,參與人數也不少,符合短平快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業餘賽事如雨後春筍。反觀職業低段棋手的現狀,每年能參加的比賽不過是段位賽、團體賽和個人賽,對局量屈指可數,還沒有獎金。前些年很多比賽改為公開賽制,但往往要連勝三四局才能晉級本賽,大多數人不但沒有對局費,反而還要自己倒貼路費和住宿費,名義上的普遍撒網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實際性的幫助。
圍棋行業始終難以自給自足,辛辛苦苦打到職業回頭還是要靠教棋過活,每個人都有自己實際的困難。職業棋手最難的一段人生路,是還有夢想要追逐,但實力已經不足以支撐他們繼續走下去,而生活和家庭的壓力又蜂擁而至,那時候無棋可下的窘境,面對現實無能為力的挫折感,必將困擾著越來越多的職業棋手。
中國圍棋協會作為圍棋行業的領路人,注重的無非兩點,第一,是站在金字塔尖端的個別人,那是為國爭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二,就是金字塔底端的普及率,可以以具體的數據告訴世人圍棋是怎樣的遍地開花,處於中間階層不上不下的圍棋人反而沒有任何政策扶持,「因為熱愛」也無法解決生存問題,回歸現實本身,發現折騰了一圈除了「職業棋手」的名頭什麼也沒有。
因為體制的改革,加上市場化的趨勢,現在的職業棋手大多數實際上是自由職業者,與業餘身份差別不大,體制內拿工資的已經不多了。傳統觀念認為,職業的唯一優勢就在於棋力普遍比業餘高,一旦業餘棋手在圍棋AI幫助下提高了,職業低段棋手下不過業餘高手就是常態了。
目前,圍棋行業缺乏一個從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讓過程中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受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擴大基數的基礎上,還要考慮每一個圍棋人的未來,以點帶面多種生存模式並存才是正道。
歸根結底,也就是一個先富起來和共同富裕的問題,這些年中國圍棋的競技成績非常突出,滿足了尖子棋手的嚮往美好生活願望,但隨著職業棋手圈擴大,中低職業棋手的困難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最終造成了退段棋手搶業餘飯碗的問題,中國圍棋協會應該與時俱進呼應中低段棋手的願望,創新思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