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近期無論是棋手還是棋迷,對圍棋圈現狀的討論都非常激烈,作為從業二十多年的資深圍棋人小編也蹭個熱點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其實像低段棋手長期無棋可下、欠薪、女棋手關注度低等很多情況都是一直存在的,但由於AI的橫空出世和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整個社會矛盾的激化,很多事情才會進一步的浮出水面。
沖段少年,相信圍棋人對這個名詞並不陌生,所謂沖段少年就是以成為職業棋手為目標的孩子們,他們相對來說年齡較小,且幾乎放棄了學業和其他的人生規劃。
二十年前,在各地方專業隊和圍棋道場的帶領下,沖段少年應運而生。那個年代的家長思想和眼界還不夠開闊,培訓班也不那麼普及,孩子學棋的專注度也足夠高,在能夠堅持學下去的孩子們中,總能找到那麼一兩個出類拔萃的,由棋校推薦到省專業隊或者新興的圍棋道場進行更加專業和全面的訓練。以前的職業棋手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然後在每年一次的圍棋高考中魚躍龍門。
一路走來,沖段少年們全天8小時+的訓練量,家長砸鍋賣鐵傾盡家財供他們在外學習,有些年紀小的孩子還必須父母其中一方辭掉工作全程陪同,無論從經濟還是前景的角度上來講都是孤注一擲。水平差不多的沖段少年有很多,運氣好的在定段賽中發揮出色,成功魚躍龍門的自然得到了一定的回報,但更多的沖段少年奮鬥多年卻仍只差臨門一腳,不忍多年辛苦付諸東流的家長們開啟了改年齡的浪潮,這才有了類似「骨齡門」的滑稽事件。
凡事皆有因果,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沖段少年和家長,才能知道這個過程的艱辛。作為一個過來人,真心不建議讓孩子捨棄學業,甚至辭職全陪。業餘學習圍棋,可以提高思維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會在很多地方收益,而成為職業棋手,需吃太多的苦,棋手們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全放在了一尺棋枰之上,放棄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就實力而言,沖段少年曾經是業餘圍棋的佼佼者,世界冠軍唐韋星、於之瑩等都在業餘時期便已經斬頭露角,包括業餘四大天王,曾經都是沖段少年。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沖段少年卻面臨尷尬和困惑,他們在中國圍棋改革大潮中沉浮,為何拚命擠進職業「圍城」,而「圍城」中的職業棋手卻不斷逃離?
以往高水平的沖段少年能在業餘大賽中爭金奪銀,為父母減輕經濟負擔。但近幾年來,獎金高的全國業餘圍棋大賽前幾名已經很難看到沖段少年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十年不變的業餘天王及多位退役職業棋手,故圍棋界開始懷疑是否沖段少年水平下降?
其實,是退役職業棋手和打上職業卻放棄的業餘天王這兩大勢力人數不斷增多,太過強勢,才顯得沖段少年弱勢。年長老練的業餘天王級高手和退役職業棋手越來越厲害,反襯出年少稚嫩的沖段少年沒有二十年前厲害了。
由於多年來定段賽的制度改革變遷,年齡限制從原來的18歲改到了25歲,再到開設成年組,對於多年前衝段失敗而轉戰其他方向的沖段少年自然是圓少年夢的好機會,但就對更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上來講,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據各項數據顯示,最終能成為世界冠軍的棋手,定段年齡普遍較小。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焦慮教育普遍存在,更加不容易產生大師級別的棋手。
因為年齡的放寬,現在的沖段少年已經沒有了曾經那股不成功便成仁的衝勁,不再是破釜沉舟的孤注一擲,反正今年不上明年也還有機會,一直不上也可以選擇通過特招或者其他方式上大學,最不濟還有成年組。政策的改變本意是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結果反而讓沖段少年少了一些緊迫感,在加上杭州棋院經濟壓制各大道場,家長們的經濟壓力也比之前小了很多,在模式上家長的選擇更加理智,給沖段少年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嚴苛了,這也可能是導致沖段少年更難出成績的另一個外因。
AI的出現和普及,道場和杭州棋院已經不再是沖段少年的唯一選擇,只要有個電腦,哪怕在家也能學棋,多元化的發展已經開始模糊沖段少年的定義,但卻讓沖段少年和家長更加進退維谷。一方面學了多年的圍棋不想放棄,可看到越來越多的職業棋手選擇退段又心生退意,另一方面還想同時兼顧學業或其他,又怕分心搏二兔什麼都做不好。如果文化和技術兼顧,沖段少年變弱其實可以理解為是回歸理性的調整。
歸根結底,社會的進步、政策的改革和棋界的發展對沖段少年的影響有利有弊,他們究竟該何去何從,也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