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棋牌大師頭條號報道
近期,圍棋與人工智能的話題逐漸熱門。柯潔在某節目上的一席話「我這輩子也打敗不了AI」,更是發人深思。根據如今的貼目規則,如果AI破解了每一步後得出結論:按照現在的貼目(7.5)規則,白棋必勝,若修改到6.5則又是黑棋必勝。如果僅僅在選色時便能知曉勝負,那麼這樣圍棋還有什麼意義?來看看知乎的高手棋迷們是如何回答的吧。
知乎作者:Yuhang Liu
首先,現在的AI離完全破解圍棋還差很遠——所以題目的基本事實判斷是錯誤的。「完全破解圍棋」是什麼概念?在我看來,就是說,對任一給定局面,走子方的任一落子,直接給出 雙方最佳應對 下的最終子差。比如說,黑棋第一手下星位,某圍棋終結者指出:黑棋最終將盤面領先7目(數據是我瞎猜的),然後根據雙方應著,這個子差不斷變化,這才叫終結——完全掌握棋盤上的所有知識、所有信息。現在的AI,本來就是基於剪枝、基於概率,天然就不可能給出嚴格數學意義上的必勝策略。不要說圍棋,就是複雜度低一些的國際象棋、五子連珠,即使軟件已經虐了人類十幾年了,離破解也還差得遠;真正被破解的有影響力的棋類,據我所知只有(改規則前的)國際跳棋。
另外,也不要忽略職業棋手的學習能力。職業圍棋通過和AI下訓練棋,實際上是漲了棋的。職業棋手現在被星陣圍棋讓2子不貼目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贏;前幾天又搞了個和星陣的17路天弈對局,競叫貼目,17路棋盤在星陣執黑貼17.5目的情況下,也有職業棋手贏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兩次贏棋都是楊冬)。說實話這個差距倒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其實和很多湊熱點的人想像的不一樣,現在職業棋界差不多已經接受「AI比人類強」&「人類棋手可以向AI學習」這種觀念了。從圍棋技術方面來說,AI發現了很多新的手段,也淘汰了一些有問題的定式,改進了人類對圍棋的認知,人類可選擇的下法可能是更豐富了而不是更少了;AI還有可能幫助人類棋手克服「年齡魔咒」。在圍棋界普遍低齡化的年代,超過30歲的棋手往往會面臨瓶頸期,甚至出現棋力下降、不在競技狀態的問題。然而,在有了能向更強的對手學習的條件之後,現年30歲的陳耀燁發現自己還能漲棋,他在過去2年和絕藝下了2000多盤訓練棋,應該在技術方面還是有所提升的,最近剛剛拿下首屆天府杯世界大賽冠軍。我想這些事情,是很多借AI之風挖苦人類棋手的吃瓜群眾們所根本沒有瞭解過的吧。
最後,針對「AI已經比人類強那人類下棋還有什麼意義」這種問題,我想請大家想想:在已經有那麼多高水平職業比賽的情況下,晚報杯、黃河杯這種業餘比賽有什麼意義?更低級別的業餘比賽又有什麼意義?的確,人類棋手已經不能代表圍棋本身的最高水平了,但這真的意味著人類比賽就沒有意義了麼?在有NBA存在的情況下,CBA又有什麼意義呢?
知乎作者:winter
其實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雖然提問者的語氣有點那個啥,但是被計算機窮盡的棋類現在確實都很尷尬。舉兩個例子:
黑白棋雖然現在還沒有被窮盡所有分支,但是在80年代被開復老師研發的AI打贏世界級選手,之後30年裡AI越來越強勢,到現在個人計算機已經可以做到算出絕大多數draw line,導致整個圈子裡背譜效果好於提高棋力,為了限制背譜,現在世界級選手聚集的網站playok已經開始引入隨機開局模式。
五子棋(連珠)則更加悲慘,因為突然死亡機制,不太需要引入深度神經網這樣的估值,只需要靠一般的蒙特卡羅剪枝甚至alpha-beta剪枝就可以得出必勝方案,甚至一些高段選手可以人肉計算窮盡win line(日本新井華石九段曾著《連珠必勝法》),所以導致規則一改再改,從無禁手的五子棋,到三三禁、四四禁、三手交換五手兩打的連珠棋,這個規則真的早已經脫離大眾娛樂能理解的範圍了。
所以說到底圍棋現在的階段還不算太糟,只是貼目不太改變玩法本質,要真進入改規則階段那才是真的尷尬,而且圍棋變化多,就算背譜也不至於很誇張,短期內反而可能會利用計算機發現很多新套路,不必太擔心。
知乎作者:Quan
我小學學過三年圍棋,拿了業3,後來進步逐漸緩慢,直接去考業5失敗,和父母綜合考慮下決定放棄繼續在圍棋上投入大量時間,好好讀書考試去了,現在在做算法、統計建模相關工作,偶爾在網上下下棋,也去參加過線下灣區圍棋比賽,算是和圍棋和AI都走得比較近吧,分享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圍棋並沒有被「完全破解」。即使現在人贏不了AI了,但不代表當前最強的AI的每一步全是「正解」。阿爾法狗橫空出世,後面還有更強的阿爾法零。只要人對圍棋AI的能力提升還有足夠大的興趣,通過改變算法、加強算力和時間總能發明出更強的「狗」。
其次,有了阿爾法狗甚至真正無敵狗,圍棋學習也很有意義。
從下棋本身來說,人們可以通過和AI對弈得到新的思路。下圍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佈局、中盤和官子階段。佈局和中盤階段因為棋盤山留有大量的可落子之處,人是很難真的算清楚的,很多時候都是憑藉著經驗性的「大局觀」來判斷。自從狗橫空出世後,人們發現很多時候自己的思維定式形成的大局觀並不是最優甚至相對較優的,從而和大量自我博弈、經驗豐富的狗師傅學到了新的落子套路。
從普通人學習圍棋來說,一個人能在學圍棋的過程中學會如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在即時滿足的當下尤其重要),理性思考,不驕不躁,懂得權衡輕重,有大局觀意識,從而讓學習、生活和工作受益。這和有狗無狗沒什麼關係。
最後,從職業圍棋手角度來說,圍棋手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人類智力巔峰。有狗做老師,能大大加快圍棋發展速度,現在的職業九段必然吊打10年20年前的職業九段,未來的九段也一樣吊打現在的九段。就像國際象棋並沒有因為卡斯帕羅夫輸給了「深藍」而被棄,圍棋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必將一直流傳下去。
最最後說個小插曲,我之前所在的Google總部MTV2000這幢樓的四樓micro kitchen的靠窗一側,一直擺著幾幅圍棋盤和棋子,每週三下午五點都有好些人相約來切磋棋藝。其他還有幾個Office也有類似的「圍棋室」。看,連狗的發明者都沒有覺得圍棋沒有意義呢。
知乎作者:康老
我完全贊同第一高讚的回答。既然有好答案,我就不重複別人說過的了,再補充幾點個人看法吧。
第一,人工智能完全破解圍棋,還很遠很遠很遠很遠。人工智能目前的成果是:把人類通過代代高手靠純腦力運算、上千年經驗累積的對圍棋的認識極大地提高了。如按照阿爾法狗研發人員所言,起碼是提高了四個子以上。
在烏鎮圍棋大會上,阿爾法狗研發工程師說,與柯潔對陣的master,比之2016年3月對陣李世石的阿爾法狗,在版本內側中,可以讓到四個。
恐怖吧,還有更恐怖的,與柯潔對陣的master版本,還遠不是更高版本阿爾法元的對手。據此推測,阿爾法元至少能讓人類高手五個子。這是不可能想像的,太難以置信了。要知道,在80年代,日本圍棋最輝煌的時代,超一流高手們推測,圍棋上帝不過讓當時最強的趙治勳兩個子。上帝笑而不語:孤陋無知的人類啊。
現在看起來,當時人類高手對圍棋上帝的推測,簡直是田間老漢推想皇帝在金鑾殿裡的生活。當時只有一個人清醒,就是籐澤秀行:棋道一百,我只知七。
作為一個棋迷,我非常想看到阿爾法元讓五個子對人類高手的對局,到底阿爾法狗能使出什麼樣的神招妙手,讓人類高手五個子。但是,估計人類不願應戰。太栽面了。阿爾法元也早已退出江湖,把應用轉移到了醫療和距離人類日常生活更近的領域。不過只要有人贊助,重賞之下,必能達成。可惜,應昌期老爺子仙逝多年(連應明皓先生都離去兩年了吧),否則憑他對圍棋的無限熱愛和雄厚財力,沒準能促成這件事。
第二,圍棋是一件特別好的腦力遊戲,可以作為普通人伴隨終身的愛好。當然,職業棋手太難了,這條路不是給普通人走的。無論圍棋是否被破解,和棋友們對上幾局,擺擺棋譜,看看棋譜,甚至摩挲一下珍藏的棋盤棋子,都是一種無比快樂。
從這個邏輯看:我下得不好,但是我喜歡下棋,由此推導出:人類下得不好,但是人類喜歡下棋。不一樣成立嘛。
射鵰英雄傳裡,周伯通在桃花島上對郭靖說:這個世界上什麼最好玩?武功是最好玩,鑽研一輩子沒有止境。我在桃花島上被黃老邪關了十五年,鑽研武功,也沒覺得有多久。如果周伯通知道後來人類發明了一種叫做槍的東東,可以輕鬆擊倒任何人,他還會覺得武功好玩嘛?還會的。
就像在《精武英雄》裡,船越文夫對陳真說:年輕人,練武的目的不是擊倒對方,擊倒別人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槍,練武是為了提升人的體能並將之推至極限。
幸好船越文夫沒有來一句:年輕人不講武德。
我說:年輕人,下贏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機。
出現了槍炮後,人類依然喜歡練武。這和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打敗人類後,人類依然喜歡下棋,豈不是一樣的。
另外,現在看,人類可能是不太適合下圍棋的。因為圍棋的運算量超大,以人腦的運算量,對於圍棋理解還是很吃力的。只不過,電腦出現後,人類一直未能發明出合適的硬件(早期電腦性能不夠)軟件(找不到適應圍棋的算法)對圍棋進行計算,導致人類在圍棋上一度空前自信,以為自己很會下圍棋,甚至出現了宇宙蒼生之中,只有人類才會下圍棋的錯覺。在1997年深藍打敗卡斯帕羅夫後,聶老還說,電腦打敗人類還要100年。實際上,這個時間不到二十年。人類的腦力雖然面對圍棋很渺小,但是人類就喜歡下,不行嗎。
人類與人工智能相生相剋的關係一直都是社會學的熱點話題,引申到圍棋領域也依然能激起萬千波浪,但我們不必過分憂慮,圍棋作為一項智力競技項目,其核心依舊是「人」,只要人們能夠享受這項競技運動,它就永遠有存在的意義。
(棋牌深度報道組 跳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