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著名圍棋職業棋手范蘊若不幸從家中墜樓身亡,離世前被查出患有抑鬱症。這一噩耗在圍棋圈引發巨大反響,曾經兩次參加商界棋王取得亞軍的楊樂濤在朋友圈痛惜范蘊若的離去,感歎:「世界第十的大范走好,希望你的離開對圍棋界有觸動、有革命」。
楊樂濤還提出了很多當前圍棋行業的問題,如果這些能夠有所改善的話,或許悲劇不會發生。楊樂濤認為,同樣作為小眾偏高端的運動,高爾夫有很多值得圍棋行業發展借鑒的地方。新浪棋牌就相關問題,與楊樂濤進行了深入探討。
只有勝負太殘酷
新浪:當下的圍棋比賽,尤其是職業棋手的比賽,基本上只有勝負,贏代表一切,輸一無所有。一盤棋前面下得再好,最後如果失誤輸掉的話,只會增加輸棋後的痛苦……
楊樂濤:高爾夫大賽,更多的運動員是在挑戰球場,打出比自己以往更低的桿數,雖然最後是會有冠軍,但所有人在比賽中都能獲得滿足感。圍棋也可以參考類似的賽制,比如多一些雙人賽,多人賽,降低個人選手的挫敗感,或者大家一同挑戰某個程度的人工智能,看誰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每個人也能從挑戰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新浪:是的,不光是高爾夫,其他的體育項目,例如田徑,哪怕拿不了冠軍也能創造自己的最好成績。第一雖然只有一個,但戰勝自己的成就感每個人都能獲得。
雖然棋手們已經習慣了現在這種以單淘汰為主的比賽模式,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種長期繃緊的心態是很令人擔憂的。因此范蘊若的事情一出,很多人都建議圍棋隊應該引入心理導師,幫棋手們疏導緩解情緒。
找回圍棋的藝術性
新浪:現在人工智能的出現讓圍棋的藝術性變得尷尬,功利圍棋更加大行其道,棋手們從以往的「求道」變成了今天的「背書」。各種「點三三」開局的棋譜,棋手們自己看到了都會感到無聊和自我質疑吧?
楊樂濤:還有一點,我覺得現在快棋比賽越來越多,讓棋手的職業壽命變得很短,是對這個項目致命的傷害。像高爾夫比個很大的魅力就是長週期運動,50多歲、40多歲拿冠軍的大有人在,不是只能「吃青春飯」。
新浪:現在的棋手,即使是很年輕的都有這種緊迫感,出成績只能靠這幾年,不然……
楊樂濤:我們都經歷過日本籐澤秀行、六超、聶衛平那個圍棋的輝煌時代。但現在這些大師很難出現了。圍棋和高爾夫這種有魅力的運動是有共性的,文化是需要歲月沉澱的。
新浪:增加一些慢棋的比賽,讓年長的棋手也有跟年輕棋手競爭的可能。再增加一些中年和元老的賽事,給「棋手」這個職業更長的生命週期,讓棋手們能追尋夢想更久一些。
行業需更商業化
楊樂濤的樂工場是寫字樓行業的「淘寶」,在他的眼裡圍棋的商業化與高爾夫相比更是凸顯出差距。圍棋圈本來內部競爭壓力就很大,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整體環境越發嚴酷。沒有比賽,培訓停業,很多人都無所適從。
棋手和棋界應該更多地跟外界接觸,不斷拓展圍棋的外延,而不是坐在家裡下無人關注的比賽。楊樂濤認為主政者不僅要支持還應該主動創造這種機會,讓更多棋手能夠走出去,擴大圍棋的影響和傳播,從而整體提升圍棋行業的商業價值。
楊樂濤:高爾夫在泰格伍茲出現之前,整體的獎金水平也並不高。後來憑借伍茲這樣偶像級的運動員帶動,高爾夫比賽的獎金大幅提升,達到今天的規模。圍棋界現在出現了柯潔,大家不應該奚落旁觀,而是集全行業的力量,把柯潔的地位和影響推上去,進而提高整個行業的商業價值和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
新浪:確實,圍棋賽事需要引入真正的商業化市場化團隊運作,一起把圍棋的「盤子」做大。
讓體制不再掣肘
當下中國圍棋協會正在逐步實現實體化,未來圍棋行業將由中國圍棋協會全面市場化管理。
新浪:這個轉變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形式上,而在於理念上。以往中國棋院是管理者,未來的圍棋協會則是服務者。圍棋協會要服務棋迷,服務棋手,服務機構,服務賽事,服務贊助商,服務媒體,整個圍棋行業水漲船高,圍棋協會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
楊樂濤:我感覺以前圍棋界所謂的服務好像只是浮於表面,棋迷、棋手、機構等等的真正訴求有沒有過調查,有沒有過推進,有沒有過回訪?另外好像圍棋界一直比較缺少眼界和團結,雖然確實有些是大環境和體制的問題,但有些問題通過對比和思考是可以有所改善的。希望小范的離去,能讓大家有所觸動。
讓圍棋賽制更豐富,讓棋手們不再唯勝敗論英雄;讓棋手的職業週期更長,讓棋手們找回「棋道」的信仰:讓圍棋行業更多元化,讓棋手們有更多選擇;讓體制真正能服務大家,讓棋手們更有歸屬感……這樣或許范蘊若的悲劇不會出現。
(周遊)